Laurentides • Québec

拉马卡扎的历史

北方列车、锯木厂与放漂伐木、度假旅馆、殖民开拓以及多元社区:一段扎根于马卡扎河的在地记忆。

拉马卡扎地区的北方列车与火车站
北方列车——连接圣杰罗姆与蒙洛里耶的铁路线(分阶段于 1891–1909 年建成)塑造了洛朗蒂德地区的发展 [1][10]

增长引擎

铁路的到来便利了木材、货物与人员的运输。蒙特利尔—圣杰罗姆段早在 1876 年即告通车,随后线路一路北上,至 1909 年抵达蒙洛里耶 [11][1]

  • 更快速地抵达伐木营地与锯木厂。
  • 铁路驿站周边涌现旅馆与商铺。
  • 自然旅游与冬季活动蓬勃发展。
殖民开拓与教区网络(拉贝尔神父)示意图
殖民开拓——洛朗蒂德地区的开拓运动与安东尼·拉贝尔神父密切相关,吸引了拓荒家庭与建设者 [2]

殖民与传教

在“裂石瀑布”一带,当地传教站于 19 世纪末逐步建立:锯木厂(1895)、学校(1897),以及 1903 年建成的教堂 [3]。市政资料亦记述了拉贝尔神父在此地的足迹与小镇的教区根基 [4]

  1. 1895–1897 —— 先有锯木厂后有学校;宗教礼拜由传教士主持 [3]
  2. 1903 —— 教堂建筑(承包商 Souillard 与 Thiaville) [3]
  3. 1917 —— 常驻本堂神父到任并建造司铎住宅 [3]
河岸上的锯木厂:栈桥、输送机与木材堆
锯木厂——锯木设施沿水道而设,以便锯解与外运木材,生产节奏与春汛相呼应 [5]
伐木工用钩杆在鲁日河上引导木材放漂
鲁日河放漂——将原木漂运至拦木坝与锯木厂;伐木放漂是季节性且高风险的工作 [5][6]

锯木与放漂

森林决定了当地经济的结构:营地采伐、河岸锯木、河运原木。鲁日河及其支流长期作为供给锯木厂的物流动脉, 直到设施逐步实现现代化 [5][6]

20 世纪初的先驱者街,拉马卡扎小镇的核心
先驱者街(Rue des Pionniers)——拉马卡扎的第一条通道,旧称 蒙泰·莱昂—乌埃莱特;1988 年获官方命名。如今此街上有:市政厅(53 号)与教堂(64 号)。 [P1][P2][P3]

小镇的脊梁

先驱者街在历史上是通往村落核心的第一条道路。其早年名称为 蒙泰·莱昂—乌埃莱特,纪念创始家族的到来;现名由魁北克地名委员会于 1988 年 11 月 1 日正式核定 [P1]

  • 市政厅:先驱者街 53 号 [P2]
  • 教区教堂:先驱者街 64 号 [P3]
  • 教区公墓:可由同一街道进入 [P4]

社区与移民

在拓荒者抵达之前,马卡扎地区属于阿冈昆民族(韦斯卡里尼人)的土地。19 世纪末的殖民开拓在这一原住民遗产之上, 叠加了法裔加拿大人家庭的脉络,随后又迎来了来自东欧的移民(波兰、犹太、乌克兰、俄罗斯、德国、意大利), 使小镇呈现出高度多元的身份特质 [17][15]

值得一提的是 1899 年:六个犹太人家庭在拉马卡扎的河畔 约 750 英亩土地上定居。1901–1911 年间,更多东欧家庭相继而来,社区发展到数十户人家。 这一举措与犹太殖民协会(巴龙·德·希尔施)相关 [13][14]

波兰人的存在也体现在当地地名与集体记忆中:20 世纪文献记载了“波兰人地带”, 现今市政文件中亦可见约瑟夫—托波林斯基路,见证来自波兰的家族在此长期扎根 [16][15]

  • 19 世纪末:法裔加拿大核心 + 教区传教站;商铺与锯木厂起步。
  • 1899–1911:犹太与东欧殖民(沿河农地分配)。[13][14]
  • 20 世纪:姓氏、地名与职业多样(放漂、锯木、修车行、杂货店)。[15]

拉马卡扎覆蓋桥(1904)

殖民末期,跨越马卡扎河需乘坐摆渡,这被居民视为危险之策。1903 年发起联名请愿; 1904 年 2 月 1 日,政府工程师卡斯通吉先生提交设计书。桥梁于同年建成通车。 最初被称为红桥,后正式命名为马卡扎桥[18][21]

该桥为“魁北克式”汤恩桁架(网梁)结构,木质骨架,波纹铁皮屋顶与上漆护墙板。 技术特色:采用“反向”钉接并用crochis(回钩钉)增强刚性。主跨约39.1 米 (≈ 129 英尺),单孔结构。[18][19]

2016 年被列为文物建筑,是鲁日河谷仅存的覆蓋桥,亦为魁北克仍在服役的 十座最古老覆蓋桥之一。1992–1993 年进行大修:抬升桥身、更新支承并重新油漆。 [8][18]

  • 类型/工法Town 桁架(“精制/魁北克式”)。[18][20]
  • 尺寸:约 39.1 米;单跨。[19]
  • 净高/荷载:约 2.70 米;约 12 吨。[20]
拉马卡扎覆蓋桥:斜视单孔结构
Pont Macaza —— Town「魁北克式」,约 1904;2016 年列级(Gabor Szilasi(1962)来源:BAnQ,档号:E6,S7,SS1,D622737) [8][18]
安东尼·拉贝尔神父——肖像
安东尼·拉贝尔神父——洛朗蒂德殖民与铁路发展的推动者;拉马卡扎传教站的启发者 [2]

安东尼·拉贝尔神父(1833–1891)

他是洛朗蒂德殖民运动的核心人物——“北方之王”。他提倡开辟新乡镇、支持北方铁路的发展并鼓励移民, 以促使人口在本区扎根。他的行动为高鲁日(Haute-Rouge)各地(包括拉马卡扎)的发展奠定了条件 [2]

当地亦有其行迹:1878 年,拉贝尔走访了位于拉马卡扎与拉诺西亚雄之间鲁日河畔的 “中部农场”。随后,拉马卡扎成为旨在建立村庄与教区的传教站,契合其北方殖民构想 [4]

拉马卡扎传教站约于1896 年启动;教堂在1903 年建成。 这些节点均在 1891 年拉贝尔逝世之后,显示他并非教区的直接“创建者”,而是通过其殖民与交通方案, 成为主要的启发者与催化者 [3][2]

文化与媒体——Les Pays d’en haut

电视连续剧Les Pays d’en haut(ICI Tou.tv)再现了洛朗蒂德的殖民时期, 呈现了与教区社会与“上乡”(Pays-d’en-Haut)兴起有关的人物,包括安东尼·拉贝尔神父。 该剧有助于把握文化语境——同时也需记住它是一部戏剧化作品 [TV1]

▶︎ 在 ICI Tou.tv 上观看本剧 [TV1]

时间轴要点

  1. 1876 —— 蒙特利尔—圣杰罗姆线路通车 [11]
  2. 1895–1897 —— 拉马卡扎先后建立锯木厂与学校 [3]
  3. 1903 —— 教堂建成 [3]
  4. 1904 —— 覆蓋桥建成 [8]
  5. 1891–1909 —— 北方列车延伸至蒙洛里耶 [1]